水的文摘,第44卷,第5期

发布时间:2022-12-10 访问量:1719

水的文摘,第44卷,第5期,20221210

新闻报道:

山东省蒙河双堠水库工程开工建设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1129日,山东省蒙河双堠水库工程开工建设。双堠水库工程是列入全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工程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双堠镇蒙河干流,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和改善生态环境,兼顾水力发电的大(2)型水库,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泄洪闸、放水洞、水力发电站、管理房及配套工程信息化设施等。工程总投资115.9亿元,总工期40个月。

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拦蓄蒙河上游洪水,对沂河干流起到削峰错峰的作用,提高沂河干流的防洪能力,改善蒙河下游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山东省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对保障临沂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黄河内蒙古河段出现首封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受近日强冷空气影响,11301130分黄河内蒙古河段三湖河口水文断面(乌拉特前旗)附近出现首封,封河长度15公里,封河前一日平均流量594立方米每秒,首封日期较常年偏早3天。

水利部高度重视黄河防凌工作,组织指导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相关省区水利部门加强凌情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精细调度骨干水利工程,实现预案设定流量封河。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监管,督促拆除浮桥、施工栈桥等行凌障碍,落实各类预案和抢险物资、队伍和人员,确保防凌安全。

 

永定河全线通水与河道结冰实现衔接 冰雪一线景象再现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近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永定河大同、廊坊、天津等区域河道出现结冰现象,预计受冷空气持续影响,永定河全线将陆续结冰,顺利实现永定河全线通水与河道结冰相衔接,再现冰雪一线之景象。截至1130日,永定河已实现2022年累计全线通水123天,全线有水164天,超额完成全年通水3个月、有水5个月的年度调度目标。

 自今年年初以来,水利部持续推进永定河水量调度和生态环境复苏工作,多次通过会商、调研等方式高位推动部署永定河生态补水相关工作。结合永定河流域内外水雨情变化等因素,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优化多水源科学配置,实现永定河春季和秋季两次全线通水,其中:春季开展符合河流自然水文律动规律、有利于维护永定河健康生命的500立方米每秒大流量脉冲泄水试验,遏制河道萎缩,畅通排泄通道;秋季结合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提高调度精细化水平,科学利用宝贵水资源,实施小流量持续通水,实现与河道冰期相衔接。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会同相关单位,做好永定河水量调度总结评估等收尾工作,并组织开展2023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编制工作,争取在更高水平更大目标上接续推进永定河水量调度工作取得新成效,助力永定河早日成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

 

寒潮上路、“一秒入冬”,污水厂“保暖攻略”怎么做?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体验“一秒入冬”?污水厂可不答应!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将横扫30余省份!今冬以来的最强寒潮已上路,气温“大跳水”,体验“一秒入冬”?污水厂可不答应!

污水厂,污水消纳、水环境质量提升的“责任人”,也被视为是生态环保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场所。节约用水、水资源化均在污水厂得以一见。但,污水处理可不是件易事,污水厂的污水处理程序复杂、环节多,怕高温也怕低温是污水厂的特点。

低温状态下,污水厂可能出现构筑物不能正常工作、活性污泥吸附及和有机物降解率降低、污泥膨胀、影响污泥脱水、悬浮颗粒去除率降低等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处理难度加大、出水不达标等问题。那,即将或已踏进寒潮的队列,污水厂的“保暖措施”怎么做,业内的经验是什么?

 

污水处理设备设施保暖

针对污水处理所需要用到的设备设施,如易受降温影响的进出水管、阀门、电机、室外机泵、伴热站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保暖材料包扎进行保温或用砂淹埋达到保温效果,并适时增加检查频次确保设备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初沉池、二沉池等在低温状态下容易与积雪接触后打滑,不能正常运行,要及时铲除积雪;皮带输送机则较易因低温跑偏,造成漏渣、漏泥影响运行,需要对机身设置采暖加热设备维持。做好污水处理设备设施的保温工作,才能减少热量损失,保持介质流动,保障污水厂的高效运行。

 

水处理过程抗低温

污水处理过程中,改进运行设备或工艺,进行生物强化、物理化学强化等方式都可有效为污水厂“保暖”。

 改进运行设备,有研究结果显示,降低污泥负荷、延长污泥龄、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等都对提高低温污水处理的效率产生作用,因此选择提高溶解氧浓度、延长污泥泥龄、降低污泥负荷、控制溶解氧浓度、加大混合液回流比、投加碳源的设备将降低低温对污水厂的影响。

 物理化学强化方式对低温污水进行预处理,提升污水可生化性、增大污染物与活性微生物接触面积、缩短处理所需时间,也有助于低温状态下的污水处理。生物强化措施,则是使用生物添加剂或生物增效剂加速去除污染物、强化生化处理效果,改善低温污水处理的效果。

 

告捷!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首次压咸补淡应急联合补水调度圆满成功

来源:环保在线

导读: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圆满完成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首次压咸补淡应急联合补水调度。下一步,珠江委将继续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做好储备、调度、协调三方面工作。

0221128日,按照水利部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圆满完成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首次压咸补淡应急联合补水调度,成功压制珠江河口咸潮,确保了澳门、珠海、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了生态用水需求,极大缓解了西江航运“黄金水道”通航压力,实现了供水、生态、航运、发电多方共赢,取得了全面胜利。

10月中下旬以来,受流域降雨、来水持续偏枯和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影响加剧,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出现连续多天无法取水,本地供水水库蓄水迅速消耗,澳门、珠海、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1月,西江重要控制断面梧州站流量连续多日小于最小下泄流量1800立方米每秒,西江航运“黄金水道”的航道水深持续走低,长洲水利枢纽待闸船舶增多,生态、航运用水压力陡增。

面对严峻的供水安全保障形势和迫切的生态、航运用水需求,珠江委从流域全局出发,紧盯流域雨情、水情、旱情、咸情、工情,充分考虑降雨预报的不确定性,结合河口咸潮影响规律,滚动预测预报,选准补水压咸窗口期,果断实施集中应急补水调度,会同广西、广东水利厅和南方电网、广西电网,调度西江、北江13座水库群向下游补水4.3亿立方米,西江、北江中下游河道径流量显著增加,西江梧州站、北江石角站平均流量维持在压咸目标流量2100400立方米每秒以上。

通过应急补水调度,有效压制了河口咸潮,将西北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咸界下移约32公里,珠海主要取水泵站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平均取淡几率分别提升至72%90%,累计从河道抽取淡水1000多万立方米。“第一道防线”珠海各供水水库均止耗回蓄,现有蓄水量可满足澳门和珠海30余天的正常用水需求;中山马角水闸连续3天开闸置换优质淡水,可有效保障中山坦洲等城镇供水安全;“第二道防线”大藤峡水利枢纽回蓄至高水位运行,可调水量6.7亿立方米,为后期实施应急补水调度做好准备;“第三道防线”龙滩等骨干水库有效蓄水可满足后期应急补水需求。

据航运部门统计,应急补水期间,西江长洲水利枢纽通航效率提高近4成,累计过闸船舶达2800多艘,有效缓解了通航压力。同时,西江干流梧州等重要控制断面均达到生态流量要求,有效改善了西江水生生物的生境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此外,通过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的协同配合,不断滚动优化调度方案,充分利用近期降雨过程,减少水库水能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益,有效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冬明春珠江流域降雨来水可能持续偏少,珠江河口咸潮可能偏强。下一步,珠江委将继续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做好储备、调度、协调三方面工作,统筹流域水库群多目标调度,筑牢当地、近地、远地“三道防线”,全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学术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中国 青岛市   2023811日-2023813

一、会议信息

交流近年来我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研讨古地理学和沉积学今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重要时间节点

会议召开时间: 2023/8/11    2023/8/13

论文提交日期: 2023/4月底    2023/7/15

三、联系方式

陈世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253298538,邮箱chenshiyue@vip.sina.com

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366201873,邮箱wangjian8601@upc.edu.cn

鄢继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363933026,邮箱upcyanjihua@sina.com

  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18514619175邮箱liangchao0318@163.com

四、参会指南

见官网:http://www.csmpg.org.cn/tzgg2017/202210/t20221018_6533225.html

 

第四届电气工程与控制技术国际会议(CEECT 2022

中国 上海市   20221216日-20211218

一、会议信息

由上海电力大学主办,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亚太科学与工程研究所(APISE)、江苏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技术协办,《现代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和东南大学提供支持,《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CSEE JPES)、《电网技术》、《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学报》、《中国电气工程学报(英文)》、 MDPI-Entropy 以及MDPI-Electronics 提供媒体支持的2022年第四届电气工程与控制技术国际会议(CEECT 2022)将于20221216-18日在中国上海举行。

二、重要日期

大会时间:20221216-18 

大会地点:中国-上海 

报名/截稿:20221115 

 

三、会议论文

电气工程  自适应控制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PLC技术的应用  电机和调速驱动大数据、数据共享和云计算  自动引导车辆  新能源系统到电网的能量转换  控制应用程序  新能源战略、技术、趋势与工业应用  分布式发电系统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通信和应用  智能电力输送系统控制  发电、输配电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电力物联网  电气控制技术  区域综合智慧能源  能源效率  能源互联网  智能发电与智慧电厂  低碳零碳能源技术  电力机器视觉技术

1. 稿件必须用英文书写;

2. 稿件应按照模板标准进行排版;(MS-Word模板下载;LaTeX模板下载)

3. 论文的主题应与会议主题相关;

4. 禁止抄袭、剽窃;

5. 禁止一稿多投;

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投稿:https://cmt3.research.microsoft.com/CEECT2022

 

四、联系方式

丛老师

QQ3193625404

手机:17723329879

微信:APISE17358663189

邮箱:ceect@apise.org

官网:https://www.ceect.org/

 

招聘信息: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工程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拟建)重点研究领域(气象、地震)

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招聘启事

山地灾害与工程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新时代山区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及“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与科技难题,聚焦山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冰崩、雪崩、堰塞湖、水旱、山地林火、城镇洪涝等自然灾害成灾致灾过程机理,旨在攻克山地灾害风险防控科学难题与技术瓶颈。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学科领域地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经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实验室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核心骨干人才及优秀青年人才。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应聘。领军人才和核心骨干人才入职后可进一步公开竞聘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职位。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重点引才研究领域

1)气象、地震灾害信息探测;

2)气象、地震灾害致灾机理;

3)气象、地震灾害风险防控;

4)山地灾害其他重点领域。

 

二、招聘岗位类型

1)领军人才:应聘者年龄原则上50岁以下。国家引才计划领军级别人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其他同层次人才,年薪不低于100万、科研启动费不低于600万、安居保障不低于200万,具体事项可“一事一议”。

2)核心骨干人才:应聘者年龄4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其他同层次人才,年薪不低于50万、科研启动费不低于400万、安居保障不低于100万。

3)优秀青年人才:应聘者年龄40岁以下,在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或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三年及以上知名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科研工作经历,年薪不低于35万、科研启动费不低于100万、安居保障不低于50万。

4)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实验室重点引才领域,着重引进研究方向稳定、成果优异的科技创新团队(一般3-5人),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符合领军人才类型的岗位条件。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可根据其上述岗位类型,兑现引进待遇。其他团队组建需要,可“一事一议”协商确定。

 

三、申请人应具有的条件

1、实验室重点引进人才应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科技人才,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国际学术影响力与知名度,具备较高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相关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具备良好的学术创新活力和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能够把握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2、具备较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在学风、作风上能够发挥楷模作用。

3、全职在实验室工作,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四、其他相关待遇

1、聘为事业编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博士生或硕士生导师;

2、提供一流的办公和实验用房,全力支持申报国家或中科院人才计划;

3、鼓励根据研究方向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配备科研助手,包括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科研财务助理、研究生等;

4、妥善解决住房问题,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

 

五、应聘材料

请有意向应聘者将以下应聘材料发送至联系邮箱:

附件1:重点领域方向人才应聘登记表

附件2:重要证书、论文等成果清单及附件证明材料(PDF)。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成都市双流区群贤南街189

联系部门: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人事教育处

人:赵老师,代老师

联系电话:+86-28-85239614

联系邮箱:rencai@imde.ac.cn

单位网址:http://www.imde.ac.cn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招聘

因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实验室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拟招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人员1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 高分子材料精细化研究及性能优化(1名)

1.岗位职责

1)主持TPUTPE等工程材料的精细化力学性能研究、工艺优化、合成打样等;

2)主持或参与TPUTPE等工程材料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3)完成课题组的其他任务;

4)工作地点力学所中关村园区或怀柔园区。

2.应聘条件

1)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化学、材料学、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应届或毕业三年以内,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有TPUEVATPE、橡胶等项目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动手能力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 岗位性质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三、 岗位待遇

按中科院力学所特别研究助理人员有关规定执行,年薪25-30万元,绩效考核视项目承担情况而定,特别优秀者上不封顶。

 

四、 报名要求

1.报名截至时间:长期有效

 2.应聘者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

2)学历、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3)相关业务能力证明材料等。

3.特别说明:

1)邮件标题请按照“应聘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特别研究助理+姓名+日期”格式填写;

2)应聘人员需按时到岗、全职参加工作。

 

五、 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用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招聘邮箱,请同时将证书和论文等相关材料扫描成pdf一并发送,来人恕不接待。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

 

六、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人力资源处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010-82544256

邮箱:hujialu@imech.ac.cn

网址:www.imech.ac.cn

 

附件:

https://talent.sciencenet.cn/upload/2022/20220817145529740.docx

 

学术期刊:

Water ResearchVolume229

Freeze desalination: Curr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Estrogen pollution of the European aquatic environment: A critical review

Sartan blood pressure regulators in classical and biofilm wastewater treatment – Concentrations and metabolism

Monitoring residual fouling after cleaning of multi-fiber membrane modules fiber-by-fiber using non-invasive MRI monitoring

Anaerobic mercury methylators inhabit sinking particles of oxic water columns

Spectroscopic and compositional profil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in urban snow from 2019 to 2021: Focusing on pollution features identification

Feasibility of 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trigger microbial immigration from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PD) to anammox biofilms in a long-term operated PD/anammox process in low-strength wastewater

Generation of reproducible model freshwater particulate matter analogues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with particulate contaminants

Identific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organic cationic contaminants via non-target screening i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of the German rivers Rhine and Saar

In situ remedi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generation and release in shallow eutrophic lakes by combining multiple remediation techniques

Linking trait network to growth performance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response to ammonium pulse

Different reaction mechanisms of SO4•− and •OH with organic compound interpreted at molecular orbital level in Co(II)/peroxymonosulfate catalytic activation system

Pre-exposure of peracetic acid enhances its subsequent combination with ultraviolet for the inactivation of fungal spores: Efficiency,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Large scale seasonal forecasting of peak season algae metrics in the Midwest and Northeast U.S.

Expanding mechanistic models to represent purple phototrophic bacteria enriched cultures growing outdoors

部分期刊最新目录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3091708
Applied Ocean Research: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87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http://www.hydrol-earth-syst-sci.net/recent_papers.html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3851101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cqvip.com/qk/71223X/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411136
Ocean Engineering: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298018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0049-6979/
Water Research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431354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ttp://www.waterjournal.cn:8080/water/EN/volumn/home.shtml

 

网络精华:

分布式水文模型追踪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融雪水文过程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459.shtm

山区积雪是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对土壤冻融循环、流域水文过程、植被物候、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天然的固体水库,积雪是中高纬度地带和高海拔山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约1/6人口提供日常饮水。然而,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积雪覆盖面积及其累积和消融动态过程发生显著改变。因此,准确量化积雪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应对气候变化潜在风险、加强当地水资源管理的必要前提。鉴于现有的水文模型大多不含有水源路径追踪算法,即缺少了从产流至流域出口处的输送路径,仅能根据模型模拟的降雪量、融雪量、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指标间接估算融雪的径流贡献,无法反映融雪在每个水文环节中的参与程度。此外,变暖背景下积雪变化和水库调节对流域水资源的协同效应研究尚存在空白。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兰措研究员等通过在基于物理过程的高分辨率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 (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 中,耦合融雪路径追踪算法和水库调节模块,结合野外监测、积雪遥感资料、水库运行数据和气象水文站点数据,从径流、积雪覆盖率、水库变量、土壤含水量等方面检验模型的模拟效果,揭示并预估了青海祁连山南坡北川河流域的积雪动态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11965年至2019年间,北川河流域积雪覆盖率在月尺度和年尺度上均显著下降;相较降水和风速,气温是影响积雪覆盖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2)年尺度上,积雪对土壤水和径流的贡献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深层土壤水和下游河道径流的下降速率相对较缓。月尺度上,深层土壤水的融雪贡献率变化幅度较窄,其峰值的出现时间晚于浅层土壤融雪贡献率;河道径流的融雪贡献率在年内呈双峰型分布。3)水库调节虽然对月径流量起到明显的“削峰填谷”作用,但对下游径流的融雪贡献率影响较小(<2%)4)随着积雪的雪深持续下降,未来流域出口处年径流量将减少8%左右,特别是春季径流量的下降显著,需要关注。现有的水库调节无法缓解这种下降趋势,亟需制定新的方案应对水资源短缺风险。

作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往研究常用的间接指数法忽视了融雪在下渗和蒸散发等过程中的损失,往往高估了径流的融雪贡献率。入射辐射,尤其是入射长波辐射,是积雪累积消融过程的关键驱动,建议未来加强对高海拔地区入射辐射的观测。

上述研究结果以“Tracking snowmelt during hydrological surface processes using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in a mesoscale basin on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水文学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我所兰措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203)、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2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067)的资助。

 

河海大学举办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活动

(摘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1/490199.shtm

1127日,河海大学举办新时期水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活动。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星莺指出,河海大学是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引领者。百余年来,一代代河海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治水救国的勇毅奋起之路,走出了一条治水报国的拼搏奋斗之路,走出了一条治水强国的砥砺奋进之路。在立足服务全国大局的同时,学校始终扎根江苏、服务江苏,着力开展相关领域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表示,河海大学开创了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之先河,华东水利学院时期更是河海大学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段篇章,是中国水利高等教育治水患、兴水利,造福国家和民族的生动缩影。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年来,先后培育出十余位两院院士,数十万优秀人才活跃在祖国江河流域治理、海岸海洋保护开发、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和水利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推动支撑了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作了题为《守正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启新程》的讲话。他表示,河海大学“因水而生、缘水而为、顺水而长”,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在新中国开启华章,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在新时代走向繁荣,始终传承爱国爱水红色基因,在治水救国、治水报国、治水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了“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的壮丽诗篇。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河海大学将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站位把牢办学政治方向,超常规培养急需创新人才,聚合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回应行业发展需求,高水平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奋力开创新时期水利高等教育新局面,在保障国家水安全、引领世界水科技、参与全球水治理的新的伟大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服务国家“江河战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以水安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河海智慧与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作为校友代表视频致辞。她表示,在校期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为自己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十六字校训,时刻激励自己不忘初心、踏实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母校一定能够继往开来,朝着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水利领域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新时期水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河海新的辉煌。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学斌作为校友代表向母校献上诚挚祝福。他表示,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包纳的精神品格,时刻激励自己奋勇向前、永不停歇。广大校友时刻关注学校发展建设,为母校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立足新发展阶段,愿与母校一道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共同开创河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指出,水利兴盛,系与人才。人才培养,重在教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水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水利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河海大学将与各水利教育科研单位、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同心,坚持“四为方针”,坚定“四个面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水利高等教育“巩固、延展、超越”叠加发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和水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洪流之中,以高水平水利科技创新、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引领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圳大学研究成果发布 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难题

(摘自: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482.shtm